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新闻 > 课 改 论文

课 改 论文

2017年01月24日 10:30:20 来源:吕晓燕 访问量:48

   高效课堂其实是一个“大课堂”概念,它既包括45分钟构成的“课中”,也包括这节课的“课前”和“课后”,而具体到一节45分钟的课,还可以分为三段,不妨叫做小课前、小课中、小课后吧。 高效课堂从来不是以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为代价。在推进过程中,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重新分配时间精力,即在课中用减法,而课前、课后用加法,或者概括为“抓两头,放中间”。课前做什么?编制导学案,课后做什么?修补导学案。 

    关于导学案,我要借此加以特别说明,导学案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“学会”,而是为了会学和能学,它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,更是学习能力的源头,因而导学案不是习题集。这个提示很重要,导学案必须能够生成能力,而前提是它首先要让知识之间具有必要的联系,要呈现出“四化”,即知识问题化,问题层次化,层次梯度化,梯度渐进化,导学案的核心是“三学”,即学生、学情、学法。那些把导学案弄成习题集,模拟高考试题进行强化训练,练完讲,讲完练的做法恰恰是我们坚决反对的,导学案重在“导”,核心是“学”,而案是基于“三学”的设计。 
    课后呢,教师通过课上反馈,要针对出现的问题,“利用”课代表或者小组长实施帮扶,然后教师根据课堂经历,对导学案予以修补完善即备好课后课。 
    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小组学习。这个小组和传统的小组有较大区别。高效课堂的小组其实很像是“小班化”,教师“利用”学生,恰恰是首先利用好小组长,小组长等同于一个小老师,是所在小组的学习领袖,小组内部有按照个体学力划分为AA、BB、CC三个层次,当然这个划分是“动态”变化的,它随着学生学习力的变化而变化。严格说来,一个小组4——6人,小组和小组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,每个组按照自己的要求和进度,各自为战,但又充满了竞争、对抗和质疑。 
    高效课堂是否重视模式的构建,模式或许有其僵化的一面,但另一方面,它同样可以承载课堂之规,正如行驶的汽车必须遵守交规一个道理,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一个基本的“规则”约束,课堂一旦变成了“自由发挥”,则很容易导致一场混乱。高效课堂的模式重在流程操作,一般分为预习、展示、反馈三个环节。 
    预习不是传统课堂上的自学,它的要求是,学生围绕导学案开始自学、对学、群学,一般不对预习环节做时间要求,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要尽量自学。预习之后是展示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一大亮点,甚至有人把高效课堂称之为“展示课堂”,高效课堂十分重视展示,我们一向认为“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”,谁都别轻视展示,展示即“发表、暴露、提升”。从操作技巧上说,展示又分为两种,小展示、大展示。小展示是指以小组为单位,在组长的带领下,每个同学都要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在黑板上写出来,而教师要根据每组在展示中暴露的问题,组织全体同学参与的“大展示”,大展示其实是和反馈连接在一起的,反馈当然不是考试,反馈甚至都无需教师去亲自完成,具体的做法是,以对子为单位,两两之间相互测评、修正,然后整理导学案、整理纠错本。 
    对于某些教师而言,担心的是可能会影响其教学进度。这不奇怪,刚开始课改时,学生因为长期对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形成依赖而造成的不会学,当然会导致影响课堂进度,但久而久之,只要放手给学生,用进废退,解决了“磨刀”问题,还需要过分担心不会“砍柴”吗? 
    当然有些人一直在提“学无定法”,但对于教师大众,恐怕唯有“教学有法”才能达到教无定法,教学的艺术本质上就是立与破的矛盾,在不断的否定中完成进化,离开了教学有法的“临帖”阶段,恐怕也造就不出“书家”。教学唯有回归到“法帖”上,唯有按照交规行路,或许才可以少发生些不必要的“车祸”。 
        师退生进。教师的主导,可以理解成“主要是引导”,与其说“引导”,不如说“点燃激励”,从原理上讲,教书好比开汽车,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兴趣、表演欲望、个人成就的激励犹如踩着油门发动汽车,假如课堂动力系统始终休眠,不会“点火”则让课堂难免沉闷无聊。如果果真可以把教书比喻成开汽车,那需要抓好四大步骤:点火启动、握紧方向盘、踩着离合换挡,关键时候要踩住刹车。 
    点燃激励是点火,方向盘就是导学案,课堂环节流程是离合器,刹车就像达标测评。 
高效课堂的操作技巧,我们不止一次提醒要“抓两头,放中间”。如何理解这个“放”,或者说教师到底应该怎样“放”?放,当然是放手,但放手不是“放弃”,而是“把学习交给学生,把责任留给自己”。教师在课上的“放”,也可以理解成“垂帘听政”,只是对学生学什么的大致范围加以明确,至于怎么学实在无需费力,更何况,“知识的超市”本来就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学不同层次的问题,与之“匹配”不同的方法。因而垂帘听政要求教师要围绕课上“四主”来主导,即学案主导、学习主动、问题主线、活动主轴。并且在“四主”原则下,让责任体现在“盯、观、跟”三字上。 
    “四主”的学案主导无需多言,学习主动却很关键,课改如果不解决“变被动为主动”的实质性问题,就没有真正内动力的产生,而主动来自于哪里?责任、兴趣,它和权益和使命挂钩,和认知方式发生关联,教师唯有尊重学生的认知方式,让学生在“做中学”,拓展、挖掘、思考、感悟,才能激发其自主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
问题主线,课堂如果从知识学习的角度,也应该明确学习的基本任务就两个,即“学会自己不会”的,或者说“把不会的学会”,当然这还不够,要想让学生青出于蓝,而不是受限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带来的影响,那么还要学会“老师不会的”,或者说是“把老师不会的学会”,因此课堂上就要让每个学生去“发现问题”,然后确立目标可攻关克难。    

活动主轴,高效课堂认为“不活不动”,活和动是孪生关系,动起来才能活起来,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。动有“三动”,身动、心动、神动。身动,则首先是反传统课堂的纪律的,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动着学,当然一味动也不是真正的学习,因而课堂始终要动静结合,动中寓静,静中含动,动静相宜;心动则是指学习要与经历、经验和生活发生联系,神动则是指形成彻悟,内化为智慧。 
    教师在课堂上的“盯、观、跟”是依据学情的需要来确定的,现在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基本概念,即一切教学的起点是什么?是进度、计划、还是教案?不对,是学情!脱离了学情的教学,要么是自说自语,要么是浪费时间。教师怎样参悟“盯、观、跟”?所谓“盯”,盯的首先是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;观,观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;跟,跟踪进度、跟踪效益、跟踪发展。

 

编辑:马秉俊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保德县第二小学 特此声明。